• 首页
  • 野外站动态
    图片新闻
    通知公告
    学术活动
    研究所动态
    行业要闻
  • 站点介绍
    野外站
    历史沿革
    规章制度
    发展规划
    人员组成
    常驻人员(37人) 客座专家 交流访问学者(在站) 交流访问学者(出站)
  • 地球观测
    地球观测
    台站观测
    测震 形变 重力 地磁 流体 次声
    流动观测
    科学台阵 探测计划
    深井观测
    野外站观测井 祁连山深井 黄海深井
  • 质量控制
    质检平台概况
    振动检测
    通用电子检测
    自噪声检测
    环境适应性检测
  • 科学研究
    科研项目
    科研动态
    科研成果
  • 科普研学
    科普参观
    研学实践
    外网报道
    原创内容
    推荐资源
    活动报名
  • 合作交流
    国际合作
    客座研究
    交流访问
    访学申请
  • 野外站风光
    办公环境
    实验环境
    质检平台 零磁空间 科学台阵 岩石实验
    观测基地
    观测山洞 地磁场观测区 鹫峰地震台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访问指南
野外站动态
  • 图片新闻
  • 通知公告
  • 学术活动
  • 研究所动态
  • 行业要闻

中国地震局组织开展云南漾濞6.4级、青海玛多7.4级地震科学考察

更新时间:2021-05-27 来源:中国地震局

  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6.4级、5月22日青海玛多7.4级地震发生后,依据地震科考工作预案,中国地震局迅速启动地震科考工作,设立地震科考指挥部,组织预测所、地质所等地震系统有关单位会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青藏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究制定科考方案,选派70余位多学科专家赶赴地震现场,全面开展科学考察工作。

  云南漾濞6.4级地震发生在川滇菱形块体,区域构造背景极其复杂,本次科考聚焦的主要任务是发震构造调查、强地面运动与工程震害调查、“亚失稳”观测回溯、深部构造环境探察、地球化学异常变化分析等。科考工作由地质所和云南局共同牵头,地球所、预测所、工力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单位参加,共分设7个工作组。目前野外工作在地表裂缝调查、地震流动观测、主动源观测、灾害调查、形变数据观测等方面均取得阶段成果,为《云南漾濞6.4级地震烈度图》的快速发布提供了科学依据。

  图片1

  图1 云南漾濞6.4级地震地表裂缝

  图片2

  图2 云南漾濞6.4级地震地表裂缝测量

  青海玛多7.4级地震发生在巴颜喀拉块体,1997年以来,该块体先后发生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2008年汶川8.0级、2017年九寨沟7.0级等9次7级以上地震。此次地震科考主要任务是调查地表破裂、监测余震序列和地壳形变、探测地下介质,研究地震发震构造和地震孕育环境。科考工作由预测所和青海局共同牵头,地球所、地质所、工力所、一测中心、湖北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科院青藏所等单位参加,共分设6个工作组。青海玛多地区地形复杂,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高寒缺氧。科考队克服困难,沿玛多地震地表破裂带持续开展地质调查和研究工作。目前,在地震序列精确定位、地下介质波速结构、地壳应力应变场分析等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已应用于灾害损失调查、烈度评定、震后趋势研判等总体抗震救灾工作中。

  图片3

  图3 青海玛多无人机航测房屋震害情况

  图片4

  图4 青海玛多7.4级地震地表破裂带

  组织实施云南漾濞6.4地震、青海玛多7.4级地震科学考察,对于系统研究和深化认识大陆地震孕育、发生、致灾机理,更好地把握震情形势变化,落实针对性的抗震防灾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按照科考工作方案,科考现场工作预计将于6月中旬完成。

(责任编辑:尚立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白家疃路 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 邮编:100095 联系电话:010-62456503转8305
Copyright©neobji.ac.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白家疃国家野外站 京ICP备08002722号-10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1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