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野外站动态
    图片新闻
    通知公告
    学术活动
    研究所动态
    行业要闻
  • 站点介绍
    野外站
    历史沿革
    规章制度
    发展规划
    人员组成
    常驻人员(37人) 客座专家 交流访问学者(在站) 交流访问学者(出站)
  • 地球观测
    地球观测
    台站观测
    测震 形变 重力 地磁 流体 次声
    流动观测
    科学台阵 探测计划
    深井观测
    野外站观测井 祁连山深井 黄海深井
  • 质量控制
    质检平台概况
    振动检测
    通用电子检测
    自噪声检测
    环境适应性检测
  • 科学研究
    科研项目
    科研动态
    科研成果
  • 科普研学
    科普参观
    研学实践
    外网报道
    原创内容
    推荐资源
    活动报名
  • 合作交流
    国际合作
    客座研究
    交流访问
    访学申请
  • 野外站风光
    办公环境
    实验环境
    质检平台 零磁空间 科学台阵 岩石实验
    观测基地
    观测山洞 地磁场观测区 鹫峰地震台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访问指南
野外站动态
  • 图片新闻
  • 通知公告
  • 学术活动
  • 研究所动态
  • 行业要闻

“全国三八红旗手”付虹:愿地震预报难题早日解开,世界不再遭受地震的摧残

更新时间:2021-03-10 来源:中国地震局

  近日,云南省地震局云南地震台首席专家付虹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付虹,二级研究员,1984年从云南大学地球物理系毕业至今37年,一直坚守在云南地震预报研究与实践的一线。

11

心结:给深不可测的地球“把脉”

  中国的地震预报事业,始于1966年的邢台地震。周恩来总理在地震现场对中国科技大学地震专业的学生们说:“希望在你们这一代解决地震问题”。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人类已经能上九天揽月,但对地球内部尤其是深部构造知之甚少。地震预报仍然是一道难解的题。

  在付虹看来,地震预报如同给地球“把脉”,捕捉大地形变、地下水和电磁场异常等“脉动”,寻找地震发生前的蛛丝马迹,再研究判定地震形势。就如同中医探诊,于脉象之处寻病根。

  不同的是,地球“脉象”实在太复杂、深不可测。如何“确诊”是地震预报工作者的“痛点”,也是大家难解的“心结”。

22

付虹(右二)在核实地球物理场情况

丈夫:这样不要命你会垮掉的

  付虹从事的地震预报有严格复杂的日常震情跟踪监视要求,日常业务尤其繁重。一边是日常大量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一边是需要“坐得冷板凳”的科研攻关。白天搞业务,晚上做研究,付虹自嘲“打了两份工”,却是乐在其中。

  付虹承担的一项重大课题,从开题到验收只有半年。时间紧,任务重。在工作任务繁重的情况下,付虹还是主动承担了下来。完成日常业务工作的同时推进两项科研课题两不误,与此同时,“好奇心”极强的付虹还为了学习到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主动抽身参与到其他同志的课题中。到了重大课题的结题阶段,她连续两个月晚上工作到凌晨两、三点。在那段时间里,丈夫无数次半夜醒来发牢骚:“我一觉醒来你在干活,再一觉醒来你还是在干活,这样不要命你会垮掉的。”付虹咬牙坚持了下来,课题成果获得权威专家的高度评价。

  一项项研究成果,一篇篇科研论文,在地震预报研究领域频频有所斩获的付虹早早取得了研究员职称资格。在很多人看来,已经到头,可以休息了。但付虹不愿意,她很笃定,“我还需要继续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女儿:说话不算数的妈妈

  “说话不算数的妈妈”,是付虹女儿小学时的作文题目。女儿在作文中写到:“很多人以为我有一个能干的妈妈,我很幸运,其实他们不知道我有多委屈。我妈妈是一个经常说话不算数的人,她经常答应带我出去玩,但到时候又常常因为工作而反悔,让我很气愤……不过妈妈是为了她的事业努力工作,现在我已经很理解她了”。

  有情况就得行动,就要外出奔赴一线。没有大的地震时,付虹和同事们也得随时关注监测数据的变化,因为地震可能随时发生。而作为一名女性,付虹自觉有愧于家庭。

  1996年11月,付虹母亲在普洱遭遇车祸,进医院抢救。当时,付虹负责的震情跟踪工作正处在最紧张的冲刺阶段,放下或移交给别人,肯定会严重影响工作结果。为此,她只得强忍着内心的煎熬,坚持按时把手上的工作完成后,才赶回普洱,看望昏迷三天才苏醒过来的母亲。

  1997年1月31日,临近春节,景洪发生5.6级地震。震情跟踪组的同事都因家里有事,无法前往地震现场。作为组长和优秀共产党员(1996年由中共云南省委授予)的付虹,把还在医院住院治疗的母亲交托给爱人,登上了赶去地震现场的车。当时6岁的女儿一直追在车后哭喊:“妈妈!别走!”。那一幕,她至今想起,依然会心痛。

  付虹说:“感谢我的女儿和家人!正是有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我才能全力以赴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33

付虹(左一)在做水样分析

坚守:成长为云南首席地震预报专家

  刚到单位的时候,就有老同志对她说,“地震预报是一项艰苦的事业,是事业就得有人奉献。”

  多年来,沿着前辈的足迹,付虹一直坚持着这种默默无闻的奉献。

  云南是我国地震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20世纪,平均每年发生3次5级地震、每3年发生2次6级地震、每8年发生1次7级地震。云南既是地震多发地,也是地震研究的天然实验场。

  30多年来,遵循“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再理论研究”的工作思路,付虹对云南的地震活动规律、异常特征和预报方法有了越来越多的理解。她也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成长为云南首席地震预报专家。

  她提出的利用群体异常追踪场地变化预测地震活动水平,用更小单元的地震活动非线性判定危险区的预报思路和方法,被应用于云南省年度地震趋势研究报告编写。这些报告取得了连续20年全国评比前三名、其中11年第一名的好成绩。

  付虹团队的研究成果对云南的数十次破坏性地震进行了正确的震后趋势研判,为把握地震形势、指导抗震救灾等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近日,付虹在一次和其他妇女同胞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时说:“李兰娟院士说工作才是美丽的,为挽救生命作出努力才是快乐的。祝愿女同胞们都美丽、快乐!也祝愿地震预报难题早日解开,世界不再遭受地震的摧残!”

(责任编辑:雷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白家疃路 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 邮编:100095 联系电话:010-62456503转8305
Copyright©neobji.ac.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白家疃国家野外站 京ICP备08002722号-10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1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