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智能感知织密监测网 创新驱动守护北疆安澜丨巨灾防范工程助力高质量发展
更新时间:2025-07-04 来源:中国地震局
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践行“防震减灾造福人民”崇高使命,抢抓巨灾防范工程建设机遇,加快形成一套全域覆盖、智能高效的地震安全防护体系,为自治区高质量发展浇筑防震减灾的“钢铁长城”。
全域织网:实现监测精度和运维效率双跨越
在赤峰市的一个预警监测基本站,现场高级工程师安全正调试最新布设的地震计,他说“这套设备就像给大地装上了‘听诊器’,能捕捉到最微弱的地震波动。”随着预警站点的陆续建设和地震计投入使用,“赤峰-通辽双子星”614个预警站点和其它区域的459个预警站点,形成覆盖内蒙古主要经济区的地震预警“防护网”。至此,内蒙古地震监测网络实现质的飞跃——呼包鄂乌城市群震级监测精度达0.3级,其他地区监测能力也从2.5级提升到1.6级左右。
地震计安装调试
“我们构建的‘智能监控运维一体化平台’,让每台设备都成为会‘说话’的智能终端。”内蒙古地震台台长韩晓明介绍。这套系统能实时监测12项关键参数。当通辽市奈曼旗一台地震计因雷击异常,平台立即触发“预警通知”,自动生成故障代码并推送维修终端。过去人工巡检需3天,如今从发现故障到派出维修队,全程不超15分钟,运维效率提升超90%。
智能监控运维一体化平台操作界面
科技赋能:守护重点领域安全运行
在准格尔旗大路镇城市活断层探测工作施工现场,震源车的轰鸣声打破草原的宁静,高级工程师阿那尔正调试新型节点式地震仪,“这就像给城市做‘地下 CT’,震源车制造震动,地震仪捕捉回声,哪怕微小的地震波都能被捕捉到。” 这套装备能精准定位活断层几何图像,为城市规划绘制“地下安全地图”。依托巨灾防范工程成果,为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内蒙古)建设等6个重大项目提供精准地震安全评估,从源头规避地震风险。
准格尔旗城市活断层探测施工现场
地震预警服务实现跨越式升级。全区新增291套智能预警终端,覆盖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内蒙古地震台”地震预警小程序上线后,可针对自治区及周边4级以上地震,实现最快5.7 秒的秒级预警。在乌海市,内蒙古局为化工园区定制专属预警方案,通过模拟远场大震对危化企业的影响,指导企业加固关键设备;在包头,助力1家晶硅光伏企业完成涉震灾保险理赔。从地下隐患探测到地面预警服务,科技正为内蒙古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安全动能。
硬核保障:筑牢业务平台智能防控网
走进内蒙古局指挥中心,信息中心工程师赵辉正演示着“双脑并行”智能系统:“我们构建了双运营商链路和双机热备体系,就像给系统上了双保险,主系统遇到问题时,备用链路迅速无缝接管”。12个盟市指挥中心的高清视频会商系统正同步联动。赵辉指着联动画面道:“这套覆盖全区的通信网络,构建起了‘1小时应急响应圈’”。数字基座上筑起的智能防线,正让北疆大地的地震安全保障从“被动应对”迈向“主动防控”。
人才强基:实战锤炼锻造北疆铁军
内蒙古局设立“科学委员会”,组建攻关团队,通过“项目+人才”的培养模式,20余名青年技术骨干快速成长为复合型人才,以“一专多能”的硬核实力,扛起守护北疆地震安全的时代重任。
从茫茫草原到现代都市,内蒙古局正以巨灾防范工程为笔,在北疆大地绘制防震减灾的智慧图谱,为“北疆亮丽风景线”筑牢安全底板,成为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减震器”与“稳定器”。
(责任编辑:雷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