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野外站动态
    图片新闻
    通知公告
    学术活动
    研究所动态
    行业要闻
  • 站点介绍
    野外站
    历史沿革
    规章制度
    发展规划
    人员组成
    常驻人员(37人) 客座专家 交流访问学者(在站) 交流访问学者(出站)
  • 地球观测
    地球观测
    台站观测
    测震 形变 重力 地磁 流体 次声
    流动观测
    科学台阵 探测计划
    深井观测
    野外站观测井 祁连山深井 黄海深井
  • 质量控制
    质检平台概况
    振动检测
    通用电子检测
    自噪声检测
    环境适应性检测
  • 科学研究
    科研项目
    科研动态
    科研成果
  • 科普研学
    科普参观
    研学实践
    外网报道
    原创内容
    推荐资源
    活动报名
  • 合作交流
    国际合作
    客座研究
    交流访问
    访学申请
  • 野外站风光
    办公环境
    实验环境
    质检平台 零磁空间 科学台阵 岩石实验
    观测基地
    观测山洞 地磁场观测区 鹫峰地震台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访问指南
野外站动态
  • 图片新闻
  • 通知公告
  • 学术活动
  • 研究所动态
  • 行业要闻

航天五院李志伟研究员到野外站做关于“缪子”的学术报告

更新时间:2020-08-14 来源:北京白家疃国家野外站

        2020年8月14日,中国航天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李志伟研究员应邀访问白家疃地球科学野外站并做学术讲座。白家疃地球科学野外站站长陈石研究员主持了本次学术交流活动。本次活动中李志伟研究员做了题为《缪子成像方法与地壳浅层密度结构探测》的学术报告,报告中对新型大尺寸、高分辨率、高精度缪子探测器的成像原理、观测效果、分辨率和精度以及在火山、隧道、矿井、地铁等场景中的应用和结果做了详细介绍。20余位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学术讲座,并与李志伟研究员就缪子成像以及联合成像方法、缪子成像相关算法在活断层探测以及地下物质变化监测等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注:缪(miu,四声)子,英文名为muon)

学术报告海报

报告会现场



        缪子是自然界天然存在的一种微小粒子,是由宇宙射线与大气分子相撞产生的。缪子可以穿透物质,而且穿透能力很强,可以穿透上千米的岩石地层,当缪子经过物质时,不同密度的物质对缪子的吸收能力不同,利用这一点就可以对岩石岩体、地下矿藏、火山内部、废弃核电厂、金字塔等体积大的、难以穿透的东西进行扫描和成像,探测其密度分布和内部构造。2年前,科学家们利用缪子探测技术在最大的埃及金字塔——胡夫金字塔中发现此前未知的巨大空室。
(延伸阅读:新华网报道 “你用光子给自己“美图”  科学家用缪子“透视”庞然大物”)

        一年前,我国科学家已经开始在四川稻城4400米的海子山上,开始建设200个足球场大小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准备安装上千个缪子探测器、5000多个电磁粒子探测器、3000多个水切伦科夫探测器和12台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力图捕捉大气中的“粒子雨”,探索宇宙中最小与最大的世界。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音译为“拉索”)首席科学家是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曹臻,该项目预计将于2020年底基本建成。

无人机拍摄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施工现场。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延伸阅读:新华网报道 “雪域上的坚守——捕捉来自宇宙的神秘射线”)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白家疃路 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 邮编:100095 联系电话:010-62456503转8305
Copyright©neobji.ac.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白家疃国家野外站 京ICP备08002722号-10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1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