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野外站动态
    图片新闻
    通知公告
    学术活动
    研究所动态
    行业要闻
  • 站点介绍
    野外站
    历史沿革
    规章制度
    发展规划
    人员组成
    常驻人员(37人) 客座专家 交流访问学者(在站) 交流访问学者(出站)
  • 地球观测
    地球观测
    台站观测
    测震 形变 重力 地磁 流体 次声
    流动观测
    科学台阵 探测计划
    深井观测
    野外站观测井 祁连山深井 黄海深井
  • 质量控制
    质检平台概况
    振动检测
    通用电子检测
    自噪声检测
    环境适应性检测
  • 科学研究
    科研项目
    科研动态
    科研成果
  • 科普研学
    科普参观
    研学实践
    外网报道
    原创内容
    推荐资源
    活动报名
  • 合作交流
    国际合作
    客座研究
    交流访问
    访学申请
  • 野外站风光
    办公环境
    实验环境
    质检平台 零磁空间 科学台阵 岩石实验
    观测基地
    观测山洞 地磁场观测区 鹫峰地震台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访问指南
野外站动态
  • 图片新闻
  • 通知公告
  • 学术活动
  • 研究所动态
  • 行业要闻

【科技创新】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南迦巴瓦地区地震安全性评价关键技术

更新时间:2022-04-12 来源:中国地震局

  雅鲁藏布江下游南迦巴瓦地区位于喜马拉雅俯冲碰撞构造带的“东构造结”,构造隆升动力学背景与驱动机制、隆升对构造地貌的塑造过程等是地震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同时强隆升与强剥蚀条件下断裂活动性表现、构造活动格局、地震构造模型及地震危险性评价方法等是制约本地区开展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关键。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团队在雅鲁藏布江南迦巴瓦地区开展系列研究,取得多项重要进展。揭示了南迦巴瓦—加拉白垒块体250万年以来,加速构造隆升阻止雅江河谷裂点向上游扩展,否定了第四纪年轻河流袭夺或冰川坝作用等雅江大峡谷起源的假说;提出了南迦巴瓦构造结目前处于高隆升和高剥蚀的平衡状态,受软流圈物质减压熔融上涌和较强水平挤压作用的双驱动隆升机制影响;获得了南迦巴瓦地区3期堰塞湖沉积分布及年代,为断裂活动性鉴定提供年代学框架;基于地质地貌调查、全球定位系统(GPS)加密布网和观测,得到了南迦巴瓦地区现今地壳形变特征和3条主要边界断裂带的活动特征与定量参数,提出了适合南迦巴瓦地区强隆升与剥蚀环境下的4项断层活动性鉴定技术;提升了对南迦巴瓦构造结及邻区构造活动格局的新认识,建立了区域地震构造模型,研发了适用于南迦巴瓦构造结及邻区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

  研究团队获得的重要科学认识,相关成果发表在《科学》(Science)、《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科学通报》等学术期刊,并被广泛引用。同期《Science》的评述文章认为研究成果是对强调“气候驱动的侵蚀控制喜马拉雅构造结加速隆升”的著名“构造动脉瘤”模型的挑战。研究资料与评价技术也为南迦巴瓦地区重大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并已在相关重大工程选址与评价中得到充分应用。

  (该研究成果获得2021年度防震减灾科学成果奖二等奖)

(责任编辑:项楠)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白家疃路 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 邮编:100095 联系电话:010-62456503转8305
Copyright©neobji.ac.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白家疃国家野外站 京ICP备08002722号-10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1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