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野外站动态
    图片新闻
    通知公告
    学术活动
    研究所动态
    行业要闻
  • 站点介绍
    野外站
    历史沿革
    规章制度
    发展规划
    人员组成
    常驻人员(37人) 客座专家 交流访问学者(在站) 交流访问学者(出站)
  • 地球观测
    地球观测
    台站观测
    测震 形变 重力 地磁 流体 次声
    流动观测
    科学台阵 探测计划
    深井观测
    野外站观测井 祁连山深井 黄海深井
  • 质量控制
    质检平台概况
    振动检测
    通用电子检测
    自噪声检测
    环境适应性检测
  • 科学研究
    科研项目
    科研动态
    科研成果
  • 科普研学
    科普参观
    研学实践
    外网报道
    原创内容
    推荐资源
    活动报名
  • 合作交流
    国际合作
    客座研究
    交流访问
    访学申请
  • 野外站风光
    办公环境
    实验环境
    质检平台 零磁空间 科学台阵 岩石实验
    观测基地
    观测山洞 地磁场观测区 鹫峰地震台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访问指南
野外站动态
  • 图片新闻
  • 通知公告
  • 学术活动
  • 研究所动态
  • 行业要闻

【新华社】中国地震预警网将于2022年底全部建成投入运行

更新时间:2021-08-07 来源:中国地震局

  历经5年建设,上千名科研和业务人员攻关,覆盖220万平方公里地震多发重点地区的中国地震预警网,将于2022年底全部建成投入运行。这套由中国地震局独立自主研发的预警系统,将在地震发生后与地震波“赛跑”,为震中附近20公里外居民提供数秒至数十秒的紧急避险时间。

  这是记者27日从中国地震预警网示范运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地震预警具有重要的减灾作用,地震发生后,在震中附近的地震监测台站监测到地震,马上发出警报,从而使距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在破坏性地震波还没有到达之前可以避险和逃生。”中国地震局副局长阴朝民说,利用地震预警系统提供的数秒至数十秒预警时间,居民可以采取避震措施减少人员伤亡,重大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和重要生活设施可以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如高铁紧急刹车、燃气管线迅速关闭、关停核反应堆、电梯紧急停在最近楼层等。

  阴朝民说,目前,中国地震局已经与教育、广电、铁路、核电等部门广泛合作,依托1万余个铁塔基站建设了地震监测站点,在全国3000余个学校安装了地震预警信息接收终端,在全国20余条高速铁路完成地震预警系统布设,在秦山、大亚湾等10余座核电站安装了地震阈值报警系统,在四川、云南、新疆、河北等重点地区开展了广播电视发布地震预警信息试验。

  近3年来,中国地震局选择京津冀和川滇闽等6个省(市)作为先行先试地区,优先开展项目建设和集成。目前,这6个地区的工程已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并进入试运行。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李永林介绍,预警系统在今年的云南漾濞6.4级、云南双柏5.1级以及云南盈江5.0级地震中,已初步发挥效益。全国其他重点省份正在全力完成最后阶段的台站设备安装和系统集成工作,预计将在2022年底形成地震预警能力。

(责任编辑:尚立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白家疃路 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 邮编:100095 联系电话:010-62456503转8305
Copyright©neobji.ac.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白家疃国家野外站 京ICP备08002722号-10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1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