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野外站动态
    图片新闻
    通知公告
    学术活动
    研究所动态
    行业要闻
  • 站点介绍
    野外站
    历史沿革
    规章制度
    发展规划
    人员组成
    常驻人员(37人) 客座专家 交流访问学者(在站) 交流访问学者(出站)
  • 地球观测
    地球观测
    台站观测
    测震 形变 重力 地磁 流体 次声
    流动观测
    科学台阵 探测计划
    深井观测
    野外站观测井 祁连山深井 黄海深井
  • 质量控制
    质检平台概况
    振动检测
    通用电子检测
    自噪声检测
    环境适应性检测
  • 科学研究
    科研项目
    科研动态
    科研成果
  • 科普研学
    科普参观
    研学实践
    外网报道
    原创内容
    推荐资源
    活动报名
  • 合作交流
    国际合作
    客座研究
    交流访问
    访学申请
  • 野外站风光
    办公环境
    实验环境
    质检平台 零磁空间 科学台阵 岩石实验
    观测基地
    观测山洞 地磁场观测区 鹫峰地震台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访问指南
野外站动态
  • 图片新闻
  • 通知公告
  • 学术活动
  • 研究所动态
  • 行业要闻

北京:筑牢首都“巨灾防护盾”,多灾种预警、隐伏断层监测获突破丨巨灾防范工程助力高质量发展

更新时间:2025-07-05 来源:中国地震局

  历经18个月攻坚克难,北京市巨灾防范工程宣告全面竣工。该工程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创新前沿的技术扎实落地,为首都编织了一张精密、智能的“地震监测安全网”。

  庞杂工程精细管理,护航工程落地

  北京市巨灾防范工程涵盖6大类、27个分项建设内容。工程自2024年3月启动,创新采用全过程咨询、审计与信息化融合“精细”管理,为超大城市复杂环境下的大震巨灾风险防范提供“北京模式”。

  工程217个观测站的运行环境和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新建360个地质灾害隐患监测点、12个深层基岩标形变监测点、6个工程地质孔光纤监测点、370个地表水准监测点,配备312台(套)震源探测设备,北京地区地震速报预警、震情跟踪会商、强震危险预测、风险探查、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基础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监测站网“耳聪目明”,多灾种预警显身手

BJ01

地质灾害监测台站

  在北京市房山区南窖乡的山坡上,一座座强震观测台迎风而立、列队成阵。这些高山上的“哨兵”见证了监测数据从“实验室”到“实战场”的快速转化。

  2024年9月5日16点24分,房山区南窖乡的强震观测台记录到明显移位现象。9月11日6点37分,这里的强震观测台再次记录到滑坡特征信号并得到实地勘察验证,为地震地质灾害预警融合技术突破奠定基础。2024年汛期,工程部署的强震观测台网共记录到这样的滑坡异常信号50余次,已形成了覆盖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强震监测感知台网。

  从地震单灾种监测,到多种地质灾害综合监测的突破背后,是强震监测台网升级改造“质的飞跃”。新建的360个实时传输的强震动台站大规模应用锂电供电系统,显著提升了电力供应的环保性和仪器观测的稳定性。同时,重点关注山区道路沿线、地面沉降区等显著地质灾害隐患点,覆盖了平谷、密云、怀柔等13个区,城市韧性和综合减灾能力进一步提升。

  北京地震台白立新主任表示,工程建设完成后,北京地区强震台站数量环比增加130%,台站平均间距由8km缩减至5km,特别是山区更是从15公里大幅缩减至5公里,监测灵敏度显著提高,应对突发地震事件的能力更加“耳聪目明”。

  透视地下“潜龙”,隐伏断层监测装上“三维眼”

BJ02

通州西集1427米深层基岩标钻孔

  北京的地质构造复杂,纵横交错、密集分布的活动断裂在平原区大部分段落为隐伏状态,现有观测技术和站点密度不能满足强震危险监测需求。

  针对北京平原区沉积层巨厚,隐伏活动断裂难以监测的难题,通过与市地勘院“共建共享共研”,沿南口-孙河等6条主要断裂带新建12个跨断层综合监测站点,整合形成覆盖7条断裂、30条测线的立体监测网络,完成首期1137公里一等精密水准测量,不断夯实地震监测基础。

  工程首次引进基岩标技术应用于隐伏活动构造强震危险异常运动信息监测,构建覆盖北京平原区主要隐伏断裂的地壳形变监测网络;首次实现基岩标水准与GNSS综合观测设计,通过跨重点活动断裂区段的三维形变动态监测,使精准研判强震风险具备“透视”功能。

  数据平台“汇智于民”,风险信息一键可查

BJ03

地震信息展示

  如何让地震信息更好的服务于民?始终是工程建设的目的所在。工程以数据共享为核心,建成北京市地震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分散数据资源,通过信息化手段,面向政府、行业、公众提供20余项服务产品。

  北京局信息中心副主任常建军介绍,平台的政府端可实时获取值班信息、应急指挥“一张图”等7款产品,辅助政府决策。行业端接入会商辅助、科研管理、实时仪器烈度监测等7类工具,支撑行业应用。公众端具备查阅监测站网、避难场所分布等5大功能,让灾害风险信息更透明、更可及。

  同步建成的北京市震防基础数据平台,集成14类数据、4大数据库,首次实现全市震防领域“探查-区划-评估”数据贯通。利用三维展示技术,让专业的地震地质成果以更直观、更便捷的方式服务于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和公众风险认知提升,打通防震减灾信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北京市巨灾防范工程的竣工,标志着首都防震减灾能力迈上新台阶。这张以科技创新为经纬、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智能安全网,将持续守护着这座超大型首都城市的安宁。面向“十五五”,北京市地震局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弘扬专业精神,提升专业能力,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雷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白家疃路 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 邮编:100095 联系电话:010-62456503转8305
Copyright©neobji.ac.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白家疃国家野外站 京ICP备08002722号-10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1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