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团队
震源特征与实时地震学研究
开展震源特征和地震波传播理论的研究,联合大地测量和地震观测数据,开展震源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发展震源破裂过程反演、震源机制、微震检测、高精度定位、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方法,为地震发生机理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为地震应急提供科技支撑和技术储备。
负责人
房立华,1981年11月生于山东济南,研究员,博导,地震学研究室主任,中国地震局骨干人才(2020年)。2009年获得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2010年获得意大利Trieste大学博士学位。现担任世界青年地球科学家联盟中国委员会(YESChina)副秘书长,中国地震局震源物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地震局测震学科技术协调组委员,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学科技术管理组委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学会地壳深部探测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地震数据智能处理、微震监测与精确定位、背景噪声层析成像和断裂带结构成像等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题和地震行业科研专项等10多项科研项目,在Earth-Science Reviews,EPSL,GRL,JGR,GJI,SRL等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被引用1700多次。相关研究成果荣获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北京市青年优秀科技论文奖、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科技成果奖、中国地震局优秀博士论文、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
主要成员
姓名 |
性别 |
职称 |
学历 |
研究方向 |
房立华 |
男 |
研究员 |
博士 |
地震学 |
许力生 |
男 |
研究员 |
博士 |
震源物理 |
吴建平 |
男 |
研究员 |
博士 |
地球内部物理 |
彭朝勇 |
男 |
研究员 |
博士 |
实时地震学 |
付真 |
女 |
副研究员 |
博士 |
地震学 |
张旭 |
男 |
副研究员 |
博士 |
震源物理 |
刘莎 |
女 |
副研究员 |
博士 |
地震学 |
郑钰 |
男 |
助研 |
硕士 |
实时地震学 |
范莉苹 |
女 |
助研 |
博士 |
地震学 |
周云 |
男 |
助研 |
博士 |
大地测量 |
张喆 |
男 |
助研 |
博士 |
震源物理 |
杜海林 |
男 |
助研 |
博士 |
震源物理 |
赵明 |
男 |
副研 |
博士 |
地震学 |
承担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于断层带行为监测的地球物理成像与地震物理过程研究(218YFC15034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鄂尔多斯块体及周边地区地壳与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研究(417741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高分辨率三维地壳参考速度模型构建(4177406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藏高原东北缘岩石圈变形过程的动力学模拟(41804088)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复杂震源的多台阵反投影方法研究(4197406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迦巴瓦地区地震活动性和地壳应力场研究(4190405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重复地震研究小江断裂带北段不同深度的滑动速率(4190405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展下地幔三维高频体波波形模拟方法及在太平洋异常体精细结构研究中的应用(41804047).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断裂带形变与应力场时空变化研究负责(2018YFC150340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安宁河断裂带密集地震台阵观测、地震精定位与三维结构成像(2018YFC1503401-0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手机端智能地震事件识别与预警处理(2018YFC1504002-0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基于多观测手段的自组网现地地震预警设备样机研发(2018YFC1504002-0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深井综合数据收集与服务单元控制软件研发(2018YFC1503904-0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基于P波特征参数与破裂模板的破裂特征参数持续测定理论与方法(2018YFC1504001-03).